房天下APP
扫码或在应用市场
搜索“房天下”下载
无锡,在江南这个地区并不是大城市。印象中,长辈们总说无锡是“小上海”,那么,如果上海是时髦女郎的话,无锡则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女子。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无锡这座城市刻上了深深的烙印,一个个人文故居遍布无锡各个角落,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我这个年纪不大却对无锡有着深厚感情的无锡人心里埋下了深深的情愫。
当下,无锡发展很快,各处都有拆迁,机缘巧合下,有幸再去了小时候成长的地方,发现这里也成了拆迁地,顿时各种回忆一涌而上。
还记得我第一个住的地方是在北栅口周山浜那里,房子很小,有个阁楼,那时候还没有楼梯,要上二楼,都是拿个木梯子架好了爬山去,地上也没有地砖,就是泥土地(这就是我帖子中描述的那个过道图)。我和表哥经常会爬上二楼,通过阁楼的小窗户翻到屋顶上,将屋顶的瓦片拿下来,两个人比掌力,看谁打碎的瓦片多,以至于后来一到雨天,屋顶就漏雨……虽然被大人痛打了一顿,却也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随后,我和母亲在外公的帮助下,住进了厂里分配的家舍。这里是我住的时间较长的地方,也是我记忆最为深刻的地方,我的童年几乎就是在这里渡过的。我是母亲一个人带大的,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到处看病,母亲为了我不仅花光了仅有的积蓄,还外借了很多,日子过的很清苦,那时候母亲只是一个普通工人,为了省钱给我看病,她上班带饭永远是咸菜泡饭,从来不舍得多吃别的,而对我却很“奢侈”,一周一次的鱼或肉是免不了的。在这个家舍里,我经历了三次抽骨髓手术,经历了奔波于各个医院的日子,在这些难忘的日子里,隔壁邻居的热情帮助,老师的殷切关怀,特别是母亲的日夜陪伴,都是我始终热爱无锡最初的原因。
再之后,我们辗转搬迁了多次,不过上学的那条路,并没有变过,那条路,我足足走了六年,所以当我再次踏入这里,发现这里成为拆迁地后,很是可惜。当然,一路走进去,还是会看到稀稀落落的居民,因为舍不得这一片土地,依然做着当年的事,开小卖部的依然开着,连儿时的老虎灶都还是那个模样。偶尔碰到一两个熟悉的还是会点头打个招呼。
老邻居就是这样,无论过了多少年,也虽然没有过多言语的交流,但熟悉的感觉总是在那,就如同这小小的无锡城一样,无论如何发展,也改变不了无锡人对她的热爱。
现在无锡发展很快,很多小时候的建筑都被拆了,我为此感到惋惜,当然,也依然有很多能够代表无锡历史的人文存在,比如:阿炳故居、东林书院。还有众多仿古建筑的出现,但这些却失去了老无锡应有的味道,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人情味。新建仿古建筑成了旅游胜地,来来往往都是陌生人,只看风景没有交流;百年建筑,依然屹立,成了文物保护建筑,但凡进去就是拍照参观,建筑虽老,却没有生气,随便一个进入参观的人,对之有何情感?
在我看来,只有存在着深厚感情,有过回忆,真真实实住过的地方,才是真正的老无锡最具代表的地方。
不论你是新来无锡的还是在无锡住了好久,我都觉得无锡是值得你留下来好好欣赏的城市!
这种弄堂式样的也只有以前能看到了~
是不是很多无锡人住过只有的地方呢?好像我对这样深深的弄堂就是有种特别的感情~再来一个爬满了爬山虎的老房子,爬的这么满,是得多少年啊!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无锡这座城市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无锡,很多人稀罕的城市
值得留恋啊...
支持
没有房天下通行证?马上注册一个
无锡,在江南这个地区并不是大城市。印象中,长辈们总说无锡是“小上海”,那么,如果上海是时髦女郎的话,无锡则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女子。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无锡这座城市刻上了深深的烙印,一个个人文故居遍布无锡各个角落,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我这个年纪不大却对无锡有着深厚感情的无锡人心里埋下了深深的情愫。
当下,无锡发展很快,各处都有拆迁,机缘巧合下,有幸再去了小时候成长的地方,发现这里也成了拆迁地,顿时各种回忆一涌而上。
还记得我第一个住的地方是在北栅口周山浜那里,房子很小,有个阁楼,那时候还没有楼梯,要上二楼,都是拿个木梯子架好了爬山去,地上也没有地砖,就是泥土地(这就是我帖子中描述的那个过道图)。我和表哥经常会爬上二楼,通过阁楼的小窗户翻到屋顶上,将屋顶的瓦片拿下来,两个人比掌力,看谁打碎的瓦片多,以至于后来一到雨天,屋顶就漏雨……虽然被大人痛打了一顿,却也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随后,我和母亲在外公的帮助下,住进了厂里分配的家舍。这里是我住的时间较长的地方,也是我记忆最为深刻的地方,我的童年几乎就是在这里渡过的。我是母亲一个人带大的,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到处看病,母亲为了我不仅花光了仅有的积蓄,还外借了很多,日子过的很清苦,那时候母亲只是一个普通工人,为了省钱给我看病,她上班带饭永远是咸菜泡饭,从来不舍得多吃别的,而对我却很“奢侈”,一周一次的鱼或肉是免不了的。在这个家舍里,我经历了三次抽骨髓手术,经历了奔波于各个医院的日子,在这些难忘的日子里,隔壁邻居的热情帮助,老师的殷切关怀,特别是母亲的日夜陪伴,都是我始终热爱无锡最初的原因。
再之后,我们辗转搬迁了多次,不过上学的那条路,并没有变过,那条路,我足足走了六年,所以当我再次踏入这里,发现这里成为拆迁地后,很是可惜。当然,一路走进去,还是会看到稀稀落落的居民,因为舍不得这一片土地,依然做着当年的事,开小卖部的依然开着,连儿时的老虎灶都还是那个模样。偶尔碰到一两个熟悉的还是会点头打个招呼。
老邻居就是这样,无论过了多少年,也虽然没有过多言语的交流,但熟悉的感觉总是在那,就如同这小小的无锡城一样,无论如何发展,也改变不了无锡人对她的热爱。
现在无锡发展很快,很多小时候的建筑都被拆了,我为此感到惋惜,当然,也依然有很多能够代表无锡历史的人文存在,比如:阿炳故居、东林书院。还有众多仿古建筑的出现,但这些却失去了老无锡应有的味道,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人情味。新建仿古建筑成了旅游胜地,来来往往都是陌生人,只看风景没有交流;百年建筑,依然屹立,成了文物保护建筑,但凡进去就是拍照参观,建筑虽老,却没有生气,随便一个进入参观的人,对之有何情感?
在我看来,只有存在着深厚感情,有过回忆,真真实实住过的地方,才是真正的老无锡最具代表的地方。
不论你是新来无锡的还是在无锡住了好久,我都觉得无锡是值得你留下来好好欣赏的城市!
这种弄堂式样的也只有以前能看到了~
是不是很多无锡人住过只有的地方呢?
好像我对这样深深的弄堂就是有种特别的感情~
再来一个爬满了爬山虎的老房子,爬的这么满,是得多少年啊!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